差异化强度×互动次数=被记住
什么是我所理解的自媒体定位? 你的过去,包括你从出生便拥有的天赋(相貌优势、身材特点、特殊能力……),你多年以来的各种积累(个人品牌、行业知识、人脉资源……),你后天培养的兴趣爱好(做饭、化妆、打游戏、研究汽车……),这些都不是你的自媒体定位,而是你的定位线索。 理性地使用这些线索,**基于你的天赋、积累、爱好,更准确地预判自己的未来,**包括未来的能力、未来能做好的事情、未来可以拥有的身份,再将这个“未来”和“现在的自己”相连接,你会获得一条路径。 ⬆️这条路径,才是你的定位
⬆️这条路径,也就是你的自媒体定位,是可变的。
做自媒体定位,第一难的事情,就是能够认识到:定位是可变的。
记住,目标不是终点站,目标永远是下一条发布的内容和明天要做什么。做自媒体,根本没有终点站。
找不到定位,是因为我们低估了自己的未来。
找不对定位,是因为我们高估了自己的现在。
能客观认识到自己现在的能力,同样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。
自媒体是**“人生的乘号”,它应该用来放大人生中的真实美好。**
你要明白平台想要什么,用户想要什么,自己想要什么。
长期来看,心性的重要性,要强于内容创作能力的重要性。
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,学习和思考远不如打游戏、追剧、刷抖音有趣。只有真正喜欢自己选择的定位,真心期待学习后的结果,才会有更多“追上去”的动力。热爱,就是你成功路上的“油箱”。所以,希望你可以找到一条“长”“窄”“爱”的定位。
当赛道被150%地还原时,这就成为一个定位。
内容赛道,是100%的生活。
账号定位,是150%的生活。
把基础打好,厚积薄发,并不是一句鸡汤,而是合理的选择。
我一直坚信:做自媒体,变现是一件“水到渠成”的事情。因为,自媒体本身并没有价值,它只是在放大“优秀内容和优秀产品”的价值。
如何定位:
- 从现在定位:用心回忆一下:有哪件事情,你每天都在花时间做?那么,既然这件事情你每天都做,为什么不让它变成你的自媒体定位呢?
- 从未来定位:定位,是一条不断延伸的路径。定位,是你未来能力的折现。
- 定位赛道:不要选择自媒体的赛道,而是选择生活中的赛道,并通过自媒体,150%地还原这个赛道。
- 定位对标:
- 对标账号对于我们的核心价值而言,快速确定了什么是“合理的”。它们能让我们少走弯路,节省时间。而且,当我们发现和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属于每个账号的差异化时,我们还能总结出“如何发现自己的差异化”的通用技巧
- 关于对标账号的“合理化”和“差异化”,我做了一个比例,供你参考。80%:15%:5%
- 80%的“合理化”。15%的“合理差异化”。5%的“差异化”。
- 15%的合理差异化,则是“自媒体定位”的核心。
- 你要尽可能地让你的优势匹配你的定位。匹配了,事半功倍;勉强来,事倍功半。这一下就差了整整三倍。
- 为什么“差异化”只占5%,却如此重要?因为,它是粉丝“记住你”的原因。这个原因越“难以磨灭”“不可替代”“积极正向”,你就越容易在满足同样需求(合理差异化)的账号中脱颖而出,也越不容易被粉丝遗忘,甚至“取关”。而且,这5%的“差异化”,也决定了你获得铁杆粉丝的能力。
- 最强大的差异化,是真实的人格魅力。
- 定位形式:
- 在选择内容的呈现形式时,一定要优先考虑自己的时间和精力,在保证作品能够稳定更新的基础上不断迭代、精益求精。
- 口播、剧情、图文,这些不是定位、不是赛道、不是风格,而是内容的呈现形式。
- 定位心态:
- **每个人、每个号、每条内容的成功,都由“大部分的共性”和“小部分的个性”组成。**那些你懂了的道理,往往只是帮助你验证“哪些是必须要做到的,哪些是成功的基准”,却无法帮助你看到更重要的“个性”,也就是“哪些是有可能需要做到的,哪些是值得尝试的”。
- 大颗粒度,是共性。小颗粒度,是个性。
想通过一条短视频或者图文,完美还原自己在创作之前的设想,所需要的能力是非常综合的。对自己任何一项能力的低估或者高估,都会直接影响最终的呈现效果。
因此,我强烈建议你在向第一个小目标进发之前,用一段时间充分了解你自己。通过了解自己,更准确地判断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,以及自己的成长速度。其中,了解自己的成长速度,比判断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更加重要。
成长速度反映了你是否具有相关的天赋,很多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,很可能并不清楚自己有没有这个天赋。如果你缺少天赋,就要提前接受这个现实,做出心态、行动或者决策上的调整。
高级的形式虽然更容易出彩,但朴素、简单的形式并不是没有机会,甚至更适合一些“接地气的内容和风格”,帮助你轻松地完成起号。
除了让风格匹配账号的价值,我更希望你的风格可以**“匹配自己的真实人格”**。你可以通过“演”让风格夸张化,但尽量不要“装”。在不适合自己的风格下进行创作,会大大增加自己的情绪消耗。
不要只和内容连接,而是多和生活连接,多和粉丝连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