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aside> 💡
《当下的力量》(The Power of Now)是埃克哈特·托利(Eckhart Tolle)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,是一本融合灵性哲学、当代心理学与东方智慧的经典。它的核心是帮助人们 摆脱痛苦、回到当下、唤醒意识,尤其适合在焦虑、迷茫、失控等人生低谷中寻找内在力量的读者。
</aside>
<aside> 📓
在思维中创造那种空白。**就是全神贯注于当下的时刻。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。**通过这种方式,你可以将意识从思维活动中引开,并创造一种无思维的空白。在这种空白中,你高度警惕,注意力高度集中,但是你没有在思考。这就是冥想的本质。
我们为什么会对思维上瘾呢?
因为你认同思维,就是说,你从思维的内容和活动中获取自我的感觉,因为你认为,如果你停止思维活动,你将不复存在。随着你逐渐长大,在你个人和文化环境的制约下,你在脑海中勾勒出了自己的形象。我们不妨**把这个虚幻的自我称为“小我”。**小我由思维活动组成,只有不断地进行思考它才能存活。“小我”这个词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含义,但是在这里,我所指的是虚假的自我,它是我们无意识地认同于思维而产生的。
对于小我来说,当下时刻几乎不存在,只有过去和未来才是重要的——完全颠倒是非。这是因为,当我们的大脑由小我掌控时,它是功能失调的。小我尽力使过去发生的事情复活,因为如果没有过去,你将会是谁?它还不断地把自己投射到未来,以确保它能继续存活,并且在未来寻找某种慰藉或满足。它会说:“某天,当这个、那个或其他的事情发生时,我就会很好、很幸福,也很平和。”即使当小我看似在关切当下时,它所关切的也不是眼前的当下,因为小我看待当下的方式完全错误——它是以过去的眼光来看的。或者它把当下作为达成未来目的的手段,而这个目的,始终存在于思维所投射出的未来。观察你的思维,你就会看到小我的这种运作方式。
当下时刻就是解脱的关键。但是,只要你认同你的思维,你就难以找到当下。
<aside> 💡
如果你不能感受到你的情绪,或是切断了与情绪的联系,那么你最终会在纯生理这一层面体验到它们,它们会以生理问题或疾病的形式出现。
</aside>
如果你很难感受你的情绪,那么请先试着**将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体的内在能量场上。从里至外感受你的身体。**这将会使你感受到你的情绪。稍后我们将会对此做详细的讨论。
请你务必认识到,当下时刻是你所拥有的一切,把你的生活重心完全放到当下这一刻。
**除非你能拥有当下的力量,否则你所体会到的每一个情绪痛苦都会残留一部分,继续在你体内存活。它会与你过去已经存在的痛苦合并,并在你的大脑和身体内扎根。**当然,过去的痛苦也包括你孩提时遭受的痛苦,这是因为这个世界的无意识造成的。
痛苦之身要在你的体内生存,就像其他任何一个实体一样,如果你无意识地被它控制,它就能存活下来。然后,它会控制你,变成你,并经由你而活出它自己。它需要从你的体内获取“食物”。它以任何与它能量共振的经历或各种形式创造的痛苦为“食”,这些形式有愤怒、沮丧、恨、哀怨、感情冲突、暴力,甚至是疾病。当它控制你时,它会在你的生活中创造一种经常能激活它能量的情况,以便它继续生存。痛苦只能以痛苦为食,它不能享用欢乐。欢乐对它而言是难以下咽的。
**一旦你被痛苦所控制,你会想要更多的痛苦。**这时你会成为受害者或者迫害者:你要么为别人制造更多的痛苦,要么受痛苦的折磨,或者两者皆是。实际上,这两者没什么太大的区别。当然,你不会意识到这点,你可能还会说你不要遭受痛苦。但是,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,你会发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都在不断地使自己和别人更加痛苦。如果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,这种思维和行为模式就可能会消失。
恐惧的表现形式有多种:不安、忧烦、焦虑、紧张、压力、畏缩、恐怖等。这种心理上的恐惧总是源于“可能会发生的事件”,而非“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件”。你身处此时此刻,而你的思维却跑到了未来。这就创造了一种焦虑的鸿沟。如果你被你的思维控制并失去了当下的力量,这种焦虑的鸿沟就会与你相依相伴。当下的事情是你可以去应付的,但是你无法应付未来存在于思维中的事情。
看起来,造成恐惧的原因有许多种,害怕失去、害怕失败、害怕受伤害等。其实,**所有的恐惧都是源自小我对死亡、毁灭的恐惧。对于小我来说,死亡无处不在。在这种思维认同的状态下,对死亡的恐惧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平常小事,像在与别人的争论中迫切地希望打败对方,以证明自己是对的,都是由于小我对死亡的恐惧而引起的。如果你认同自己的观点,当出现错误的时候,你这种以思维为基础的自我感觉就会受到死亡的严重威胁。所以你的小我不能承认错误,错误就等于死亡。**很多战争就因此而起,无数的人际关系也因此而破裂。
<aside> 💡
所以任何被思维控制的人,就是与真正力量脱节的人,时时刻刻都会有恐惧相随。
</aside>
人们通常会不由自主地去追求一种自我的满足感和可供认同的事物,以便弥补他们内在感到的空虚。
**与小我思维不可分离的情绪痛苦的另一种表现,是一种深深的缺乏感或不完整感。**有些人意识到了这一点,而有些人则没有。**如果意识到了这点,这种感觉就是不安、无价值感或自己不够好的感觉。**没有意识到这点的人,就会间接地感觉到强烈的欲望和需求。不管是以上哪种情况,人们通常会不由自主地去追求一种自我的满足感和可供认同的事物,以便弥补他们内在感到的空虚。他们拼命追求财富、成功、权力、名望或者一种特殊的关系,这样他们能自我感觉更好一些,感觉更圆满一点。但是,**即使他们拥有了这些东西,这种内在的空虚仍然存在,并且还是个无底洞。**然后,他们真正地陷入麻烦之中,因为他们不能再逃避了。当然,他们还是可以逃避,但是逃避将变得更加困难。f